延續昨天的低溫,今天巴黎最低溫來到了攝氏一度,讓人開始期待今年是否會有個白色聖誕?
好吧,白色聖誕只是我們在灰濛濛壞天氣裡的一絲期盼。事實上,星期一的下午,我正搭著火車前往北方的小鎮Amiens工作,沿途風景更是一片慘淡。
火車上我又觀察了一下,不管是非洲大媽還是法國年輕小夥子,大家還是看書居多,不然就是看看窗外聽耳機,滑手機人數——> 零!看來大家是很享用搭車的時間,可以好好的與網路或螢幕隔絕吶!
從巴黎到Amiens只要一個小時的車程,上車前我買了份今天的解放報。上週六台灣選舉的時候,也是法國政黨的黨內出選。法國前總統薩科吉又在UMP黨內初選勝出,預計參加2017年法國總統大選。像薩科吉這樣擅長操作媒體的政治人物,當他決定重回政壇,就是人民的災難,因為現在開始,又要每天不停地被他的新聞轟炸。
今天報紙上一則新聞引起我的注意,內容是在說法國的留級制度。很多人都知道,法國的小孩是沒有回家作業的,因為孩子就是要享受他們的童年。然而這樣輕鬆的日子(童年),在幼稚園畢業後就結束了。我女兒從今年上小一開始,就每天都有回家作業,而且上課是從早上八點半開始到下午三點,之後還有兒童工作坊、課後輔導到晚上六點。
這樣的教育制度下,15歲以前被留級過的法國學生,佔有四分之一的比例!小學一年級開始,就有3.4%的學生被留級,常常留級學生的理由是數學不到6分(法國滿分是20分,所以6分差不多是台灣的30分),法文成績不到8分(台灣的40分。而事實上,有10分,台灣的50分就算及格了),學校覺得小孩子這樣的成績無法勝任更難的課程,於是讓孩子再重讀一年。
重讀一年對孩子心理上造成的傷害是不可小覷的,平常一起玩的同學都往上升了一年級,只有自己還停留在原地。不管是對小一的孩子,或是青春期的孩子,都會在他們的成長過程造成一定的陰影。文中指出,許多貧窮家庭的小孩在青春期被留級之後,常常因此而走上輟學的道路(法國的學校也有升學率的壓力,有些學校甚至會「請」成績差的學生轉學)。
此外,文中也指出,一個擁有高等學歷的母親,她的孩子被留級的機率是未受高等教育母親孩子的三分之一(這點和台灣的認知似乎有些不同,因為我們相信用功唸書可以反轉社會地位,所以很多高學歷者不一定有高學歷的父母)。
所幸法國這樣的留級制度在明年開始就改了,學校不能再以成績未達到標準而留級學生,只有在「嚴重的缺課」的情況下會被留級。而國中部若遇到成績不理想要被留級,則可以在與父母討論後,以從第一類組轉到第二類組,或不降級轉到職業學校的方式。